張全,高級建筑師,2006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建筑學院,2014年加入中怡設計?,F任中怡主任工程師,第二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。
“堅信設計價值,堅持價值設計”是張全對于建筑設計專業不改的初心與理想。他堅信“空間”作為一種設計行為,能夠反作用于空間參與者的使用方式與行為習慣,同時這樣的設計有其自身的“社會價值”。
從2014年進入中怡設計,成長八年,張全在公共建筑設計的領域與團隊并肩作戰,勇于擔當,同時以主創、項目經理兼部門負責人的三重角色帶領團隊主持項目40余項,5-10萬㎡公建項目近10項,城市設計項目5項。從孝昌七里湖文體中心到寶坻殯儀中心到福煦廣場,從廣西湘桂酒店到洛陽劉福村地鐵車輛段,再以金華新東方國際學校、揚州新東方國際學校、昌黎騰越教育園蓄力再出發,與集團一建、六建、八建、十建、美好集團等兄弟單位通力合作。這期間張全先后4次榮膺中天控股集團和中怡設計優秀員工、優秀項目經理、優秀管理者等榮譽稱號。他所主持設計的“金華新東方國際學?!蓖瑫r獲得“海河杯”天津市優秀勘察設計評選公建類二等獎和室內設計三等獎,“福煦廣場”獲“海河杯”天津市優秀勘察設計評選公建類三等獎。
全心投入,創新思維,受到俞敏洪肯定
“高度投入,以創新思維思考,以精細態度價值創造”,這是張全對自己的要求,他說“建筑設計通過圖示語言表達,圖紙每個線條都要有思想,自己會說話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專業,才能無愧于社會資源投入”。
2016年,張全作為方案團隊負責人負責孝昌七里湖綜合治理項目,此項目是與中天六建合作的以方案投標為項目獲取突破點,PPP操作模式的綜合性城市更新項目。項目規劃范圍80余萬㎡,業務涵蓋城市設計、水治理、建筑單體、景觀設計,內部功能包括城市文體中心、商業開發、城市景觀公園等龐雜功能。
面對綜合復雜的設計內容,張全與相關團隊、相關專業主動溝通,創新融合,通盤思考。在中標之后近五年多的時間里,他帶領團隊克服人力不足、資金有限的困難,頂住多項目平行推進的壓力,甚至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投入工作,張全自主現場考察了解地方文化,研究新領域,學習新技術,與團隊一起思考新建造方法,研究新材料,交付給業主滿意的答卷。本項目于2022年5月竣工,成為周邊市縣考察、學習的區域地標性文化項目。
有同事說設計難題永遠難不倒張全,在張全的職業生涯里,有一種不懈的堅持,那就是對設計的熱愛。2018年,張全帶領團隊承接了金華新東方國際學校項目,作為民營教育領域的標桿領軍企業,新東方教育集團對合作服務商要求很高,要求前瞻性、標志性、高品質、高效率、控成本兼顧,作為項目經理張全倍感壓力,項目自開始設計,經歷了反復多輪方案形態調整,春節投標,既要保證質量、提高服務,更要突破現有教育空間模式,創造性思考新的設計機能、模式與方法。用專業態度對待每個環節,設計團隊面臨嚴峻的考驗。其中,學校機能組織方案甲方反復考察無法確定,面對甲方苛刻的教育模式要求,張全沒有退縮,與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多處考察,憑借多年的設計經驗反復思考,創新突破,他組織方案團隊研究總結,并結合項目各種限制因素,合理布置,從而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性地提出教育裝備的機能模式,經過多輪比選和調整,最終達到了在本項目高開發強度的用地條件下,空間、功能、流線、建筑形象的最優答案,取得甲方的認可。那一年,張全作為主講與中天一建一同,為新東方集團及新加坡淡馬錫投資公司做項目整體匯報,得到俞敏洪及淡馬錫公司高層的認可。2021年9月本項目投入使用,已成為新東方教育集團2.0版國際學校建設標準的樣板項目。
拓展新興業務,聚焦專業產品先行
堅持“走出去+新興業務”戰略,是中怡業務持續穩定發展的核心戰略。新業務發芽于成熟業務的技術積累,“走出去”依托于專精的技術水平。要求我們不斷苦練內功,在實戰中尋找機遇,在成熟的設計市場中找到新的機會。以專業的技術水準,以客戶需求為中心,加強項目履約,鞏固和維護好客戶的合作關系。在中怡設計,張全所在的第二建筑設計研究院以公共建筑設計為核心業務,以京津冀以外區域為主戰場,不斷提升團隊專業度。市場需要專精的技術服務,要贏得客戶的信任,需要的正是張全這樣專注技術人的付出努力。
2020年與2021年,張全帶領團隊,以教育產品的技術專業度,贏得甲方認可,承接“揚州新東方雙語學?!备脑祉椖颗c“昌黎騰越教育園”項目。從“金華新東方國際學?!钡健皳P州新東方雙語學?!?,作為新東方教育集團認可的合作伙伴,中怡的設計團隊以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,為甲方提供服務,得到合作方的認可和信賴。
談到如何做好教育產品,張全笑著說:“如果說真有訣竅的話,那我覺得以受教者視角思考,為社會提供真正需要的產品很重要?!焙芏鄷r候,張全認為 “沒有不專業的客戶,只有沒創造力的設計”,一路走來,張全總是在每個項目節點提前與甲方溝通,成為甲方專業上的引導者,以客戶視角思考項目操作,破除項目技術難點,提前預測項目中可能出現的操作、技術、施工、運營風險,提醒甲方合理規避。
磨刀不誤砍柴工,認真思考教育建筑標準化工作
多年一線的設計經歷,練就了張全項目復盤和技術梳理以追求標準化的意識。針對部門的業務特點,大多數項目都面臨著要了解地方規范、操作習慣、氣候特點、施工工藝的新課題,甚至須要了解學習新興的商業邏輯。
如何保障每個項目創新性、適合性,高質量、高效率完成項目,張全總是把每個涉及的新課題都列清楚,有主次、分緩急地逐一研究學習。每做一個項目,他都會認真進行總結,這種踏實的學習態度和善于思考的習慣,張全從學校一直堅持到工作中,如何在項目中嫁接新技術,靈活運用規范,已經實現的部分還有沒有可提升的空間,這些規范中不會教的內容,張全則會從項目實踐中去尋找答案。
2021年張全主持建筑二院管理工作,面臨市場經營的壓力,為了保生存,就要解決新舊問題,學習管理知識,參與不同類型的項目方案設計。張全也迷失過,茫然過。但他始終腳踏實地,以實干應對困局。思考方向不對就學習,再思考,做錯了就改,在實戰中尋找方向。通過“笨辦法”,尋求可能的機會與曙光。
張全說:“磨刀不誤砍柴工,笨辦法也許是捷徑。通過實戰搜尋有實質業務的發展路徑,或許是‘過冬’的雙贏出路?!彼J為,在教育建筑業務的“曙光”中,構建高水平的專業團隊,堅持技術路線,形成組織與團隊成員共成長的良性機制,是他面對市場困局蓄力再出發的理想與動力。
心有夢想,腳踏實地。作為一名建筑師,張全的成就感來源于看著自己的想法一個一個地實現。其間需要不斷地審視這個項目的社會意義,然后提醒自己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。一點點積累和創新,慢慢將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所做的項目中,看著它不斷被打磨成它應該成為的樣子,從中不斷獲得成就感,也從中學習和獲得新的感悟。
提到職業規劃,張全說:“要做‘聽到炮火’的管理者,做有夢想的建筑師?!苯酉聛?,他將重點做好教育建筑標準化工作,梳理固化技術經驗與設計方法。在團隊管理方面,將完善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管控流程,努力提升專業能力。雖然忙碌、緊張,但是張全仍然很享受和團隊一起拼搏奮戰的日子,他希望自己設計的作品越來越好,越來越多。在中天這個奮斗者的大舞臺上,未來張全將繼續跟隨初心,無畏前行!